近日出爐的8月鋼鐵產量數據,給外界寄予厚望的去產能澆了一盆冷水。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同比均有增長,今年前7個月全國鋼鐵去產能僅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7%。鋼鐵去產能為何陷入“越去越多”的怪圈,接下來的幾個月會否有所改進?
越去越多的產量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鋼鐵去產能僅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7%,其中產鋼大省河北不到目標任務的35%,超過10省份鋼鐵去產能工作尚未實質性啟動。
產量方面,一直保持正常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8月份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累計產量分別為53632萬噸、46916萬噸和75511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1%、下降0.8%和增長2.2%。8月份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6857萬噸、6019萬噸和979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3.6%和4%;日均產量分別為221.19萬噸、194.16萬噸和315.84萬噸,較7月份日均產量分別增長2.63%、4.12%和2.05%。
2016年作為“去產能”的首發年,為何產能卻越去越多?
卓創資訊建筑鋼材分析師邊曉偉對記者表示,首先部分鋼企設備已被淘汰。雖然各大省份明確了要壓縮煉鋼、煉鐵產能的鋼廠以及鋼廠要去掉的煉鋼、煉鐵產能,但是許多鋼企多年以前就因為環保、拆遷等問題退出市場,如果把這些鋼企的產能也列進計劃“充數”,那么去產能還有什么意義呢?
其次,設備淘汰不徹底。之前要求淘汰低于400立方米的高爐、小于30噸的轉爐以及中頻爐,仍有少數鋼企淘汰不徹底。
最后,鋼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今年環保督查小組、去產能小組多次走訪各產能大省進行督查,鋼企多是來檢查的時候停止生產,檢查的人走了,再開始生產。
也就是說,上半年“去掉”的產能多是多年以前去掉的產能,對粗鋼產量的影響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