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材出口量將首破8000萬噸只占年產量10%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10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累計達到7930萬噸,其中9月份和10月份鋼材出口量均超過850萬噸,以此水平來看,今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突破8000萬噸已是板上釘釘。

自2000年以來,我國鋼鐵出口量占世界鋼鐵出口總量的比重從4.8%上升到2004年和2005年的7%以上,2013年上升到了15%以上。在此出口水平下,中國鋼鐵行業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

值得一提的是,據冶金工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2014年國內粗鋼產量8.2億噸,可見前十個月的鋼材出口量還不及今年粗鋼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中國鋼材出口量雖然位列世界第一,但是一年的出口量甚至還不及國內一個月的鋼鐵產量,這樣劇烈的落差體現出國內鋼鐵行業在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上形勢依然嚴峻。可以預測,今后國內在鋼材出口的力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大,以此來緩解過剩產能的壓力。”

反傾銷擋不住鋼材出口“熱情”

今年,中國鋼材出口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在國內需求持續低迷不景氣的背景下,鋼企開始加大出口量顯得無可厚非。

據統計,山東區域日照鋼鐵、萊鋼、濟鋼、石橫、永鋒等主流鋼企均有出口計劃,月出口量達20萬噸左右,特別是沿海鋼企,出口量為國內需求的兩倍。另一方面,行情低迷鋼企有意減少生產或者調整服務形式,按需調整生產結構,比如武鋼、寶鋼等開辟生產鋼結構。

不僅如此,由于在鋼鐵“買漲不買跌”的行情下,加上現在北方地區已經逐步進入寒冬,市場需求量會進一步減少,社會庫存或會繼續加大。這也會進一步促進國內鋼企加大出口力度。可是在這樣的瘋狂出口下,中國鋼企無疑成為國際反傾銷的最大目標。

不過有業內專家就強調,即使未來中國鋼材的出口熱情越來越高漲,但是也要提醒國內鋼企的鋼材出口演變成了傾銷,“出口不節制,肯定會引發摩擦,中國的鋼鐵也是經常受到國外抵制,原因就是出口太多,已經影響到別國的經濟穩定了”。

對此,張琳向記者表示,“即使面臨著反傾銷的壓力,鋼企也不會放松對鋼材出口,因為出口直接利好就是增加鋼企和鋼貿商的訂單,這對國內鋼企來說是無法抵御的誘惑,可以直接緩解鋼企所背負的過剩壓力。而為了應對反傾銷,國家可能在關稅方面進行控制。比如出口退稅取消,或者加征關稅,來阻止那些不鼓勵出口的鋼材品種。”

我國目前對普鋼(指不含合金的碳素鋼)取消了出口退稅,螺紋鋼、普通線材等作為低附加值的建筑鋼材的出口關稅稅率為15%,而出口特殊合金鋼材產品則可以享有相應減稅的優惠政策(海關稅則中規定,含硼量達到0.0008%及以上鋼材產品可按合金鋼申報,即可享受出口退稅政策),退稅率在5%-13%。

而對于未來我國鋼鐵出口的形勢,張琳用了“穩中有增”加以概括,“我國鋼廠主要是長流程生產工藝,隨著鐵礦石價格下跌,成本會直接降低;然后是‘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建設開路,直接拉動我國鋼材輸出”。

明年鋼材需求或與今年持平

自2006年中國第一次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隨后的2007年和2008年均保持此位置,盡管2008年的出口量減少14%,為5620萬噸。在2008年第三季度達到2130萬噸的出口峰值后,第四季度的出口量降至1000萬噸以下。而2009年第一季度的出口僅為450萬噸,同比減少57%;進口基本與去年持平,為410萬噸。

事實上,2010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的鋼材出口一直處于穩步增長的狀態,不僅總量在提升,出口區域也在擴大。比如,2010年中國就實現了凈出口(總出口量扣除總進口量)鋼材2613萬噸,增幅達到278%之多。但2010年后,出口的增幅同比呈現出下降趨勢。

相比鄰國,2013年韓國粗鋼產量是6600萬噸,出口量是2920萬噸,占44%,而日本這一數據也達到了38%。“中國鋼材出口的競爭對手主要就是日韓,但是對比鄰國可以發現,我國鋼鐵行業仍然處于不正常的發展狀態,現在鋼材的月度產量都在9000多萬噸,出口量只占產量的10%,中國一年鋼材出口量比部分國家一年的鋼材產量都多。可是即使如此,國內鋼企仍然在比拼生產。”張琳說道。

我國鋼鐵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即使中國鋼鐵今年在出口量和出口額上拿到“雙料第一”,但是在國內產能總量這個“大毒瘤”面前,鋼材出口所取得成績對鋼鐵行業的頑疾所產生的效果仍是那么蒼白無力。

在國內鋼鐵產能如此巨大的基數下,消化產能儼然已成為鋼鐵行業未來幾年繞不開的話題。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向記者表示,鋼鐵行業需求未來主要解決的是產品質量不穩定,“不是單指鋼材質量不穩定。鋼企未來首先要發展高端產品,滿足不斷快速發展的新要求,產能結構、布局結構、組織結構還要不斷優化,其次,鋼鐵行業還要關注未來產能結構調整。鋼鐵消費總量、生產總量雖然沒有大的變化,但是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是很艱巨,只有通過調整才能夠更好的為鋼鐵下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