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股份首個六年“綠色制造發展規劃”顯示,公司將斥資100億元,直接投入廠區綠色環保工程,這在寶鋼歷史上絕無僅有,申城大企業中也是第一次。
“100億,不是小數目,可環保問題對于寶鋼股份而言,不是‘錦上添花’的事,而是在上海的‘生存前提’。”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表示。過去30多年,寶鋼一直在打造花園工廠。但產業與城市發展,總是激發我們邁向更高目標。“如同跳高比賽,跳過一個高度,標桿就再往上抬一抬;再跳過了,還會有更高的標桿,跳不過,直接被淘汰。寶鋼,只有不斷向上,沒有退路”。
30多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之后第二天,寶鋼的打樁聲響徹浦江,為這座城市和國家工業振興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跡。如今,寶鋼股份全力吹響新一輪綠色號角,想用實踐證明,鋼鐵廠,可以取得市民認可,與特大型城市的未來相融相生。
做負責的好鄰居
記者在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工廠的原料堆場看到,一個個10層樓高的鋼結構大棚、筒倉,正在加緊搭建。投資巨大的大棚、筒倉,并不能給鋼廠帶來任何生產效率上的顯著提升,直接作用就是起風時防止灰塵吹到對面的居民區。
在國內鋼鐵平均利潤每噸不到5元,噸鋼環境保護成本過百元的重重困境下,斥巨資投入看不見直接回報的事,值得嗎?
月浦和盛橋,寶山離寶鋼工廠最近的兩個街鎮,近年來隨著動遷人口導入和本地開發,人口成倍激增。原來的小區離開廠區總有些距離,如今,越來越多小高層貼了上來,居民從窗子里探出頭,大型的煤炭、鐵礦石堆場近在眼前。
十年前,寶鋼請來同濟大學設計院,用進口材料在原料堆場邊上建起巨大的防沙除塵網,封網、撒水,這些手段和國外先進鋼企相似,能有效抑制絕大多數揚塵。但近年來,隨著居民樓“步步緊逼”,風大時,影響難免。
“有時居民怪我們,我們也很冤。30多年前,我們是這里‘原住民’,當年建廠時,附近還全是農地,所以才建起堆場。”寶鋼老職工說。事實上,寶鋼原料堆場的存在遠遠早于居民區。但現在市民買房子時不會管這些,相反還會質疑:為什么我家馬路對面會是堆場?
漸漸地,寶鋼意識到,在城市環保要求面前,任何爭辯都沒有意義。“我們要么是花園工廠,要么就做花園。”寶鋼管理層提出過這樣的理念,認為在公眾對環境的高要求下,鋼鐵企業必須成為真正的花園工廠,不然只有一條出路——關廠、搬離,讓廠房徹底“回歸自然”。
“沒有其他辦法,找個蓋子罩起來。”寶鋼股份經營者介紹他們的處理方法,這項規模空前的工程,國外鋼廠也幾乎沒有。在總經理戴志浩看來,這樣做源自上海對環境的高要求和寶鋼的發展戰略。
工程設計中,原料堆場封閉方式分兩種:對付小山包一樣堆起的鐵礦石,用半圓的罩子罩上,就像過去家里罩在飯菜上的“飯籠子”;平攤在地上的煤,則用一種高高立起的筒倉儲存。結果煤的堆場“立起來”之后,占地面積減少帶來大片空地。寶鋼決定,多出來的空地不再做任何生產用途,而是種綠。這給全廠帶來相當于三個大寧綠地的景觀綠地空間。
185萬平方米原料區域全封閉改造的同時,147公里長輸送料帶封閉也已啟動。寶鋼估算,光這兩項“封閉”項目,總投資就將超過40億元。
當居民區包圍廠區,寶鋼采取的另一項措施是“用綠樹包圍自身”。新一輪規劃中,寶鋼計劃在廠界紅線上再建一個20.2公里長的環廠綠化帶,與周邊社區綠色接壤,起到降噪、吸塵和凈化空氣的效果,從而讓工廠綠化率達到36%。 下轉◆5版(上接第1版)要知道,在國家政策中,花園工廠的綠化率指標一般為20%。
上述措施,加上燒結和焦爐煙氣的深度凈化處理、電廠燃煤機組的脫硝和除塵改造等工程,從去年開始的6年規劃期內,寶鋼股份環保直接總投入將超過100億元。算上各類能效提升的裝備技術改造,間接總投入將達到近400億元。
“高額環保投入不是要證明什么,而是為了未來生存和競爭優勢所必須的投入。我們的目標就是,寶鋼的環境建設和寶山一樣好,甚至還想比廠外的環境更好一些。”戴志浩說。
成為社區一部分
近年來,鋼鐵大廠逐漸在全球特大城市中銷聲匿跡,堅守者屈指可數。除了上海的寶鋼,日本東京的鋼鐵企業是一面難得的“鏡子”。在東京灣,新日鐵、JFE兩家鋼企的三大工廠已經成為東京城的一部分。過去,寶鋼向世界先進鋼鐵企業學習生產經營技術,現在,“環境問題解決方案”成為關注的新方向。
“前陣子在日本訪問時,新日鐵經營者告訴我,鋼廠在大城市存在,不能總把自己看作社區的負擔,而是要想辦法變成社區的一部分。”戴志浩說。
新日鐵就承擔了東京幾項重要的市政功能,他們的建議帶給寶鋼全新的思路:社會對工廠環保要求只會越來越高,如果只關注自身污染治理,最終很難得到居民真正認可;而通過融入社區,為社區環境做出貢獻,主動承擔額外任務,才能相融發展。
寶山地區,小型燃煤鍋爐產生的污染是多年頑癥,當地小旅館、小浴室、小企業集中,使用小鍋爐情況普遍。過去,寶鋼工廠的余熱蒸汽只是白白排掉,雖然不存在污染,卻也是一種浪費。
寶鋼廠區生產產生的低溫煙氣和蒸汽在工業上已無顯著利用價值,現在裝上一種新型熱交換儲水箱后,200多攝氏度的蒸汽能在水箱里將水加熱到96攝氏度—100攝氏度。除了供廠區職工生活用水外,再由送水車送往旅館、浴室等各個分散的用水點。“水不夠了,一個電話就送上門。”寶鋼股份經營者認為,這樣的服務看起來“瑣碎”,但很能獲得人們的認同,傳遞一些溫暖的“正能量”。
寶鋼專家介紹,這種創新的余熱再利用方式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熱水供應來自寶鋼,第三方公司負責運輸到位,每年可以向周邊供能2萬噸標準煤以上的熱能,未來預計可替代周邊地區600套以上的小型燃料煤(油)鍋爐,占上海需淘汰小鍋爐數的五分之一以上。
“現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向零散分布的用戶供水,將來建成管道,研究出合適的模式,也能向居民樓供應。”寶鋼專家表示,熱水帶去的既是便利市民的“正能量”,也是為了城市低碳環保的“綠色能量”。
寶鋼建設的寶山湖水庫是上海水源地之一,也是寶鋼人引以為傲的一處“環境樣本”,那里撈起過三四十公斤的大魚,水質很好。每年上海咸潮來時,市政方面的陳行水庫水質下降、供水緊張,寶鋼便大幅提升寶山湖水庫向市政供水能力,滿足寶山、嘉定市民需求。
寶鋼是上海首批在廠區及周邊配備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的企業,五個空氣質量站已納入上海區域聯網監測系統。今年,這五個站又一次升級換代,具備了PM2.5和最前沿的揮發性有機物(VOC)在線監測功能。“作為鋼鐵廠,社會公眾對我們關注度高,我們對自己的關注,理應更高。”寶鋼的環保專家說。
“上海霧霾嚴重期間,這里PM2.5和全市總體水平基本相當,沒有出現過高的情況。”寶鋼盛橋空氣質量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并非企業內部數據,所有設備都跟寶山區環保局聯網,由環保部門進行實時監控。其中盛橋站設在廠界區域,一墻之隔就是居民小區,這里空氣質量和全市水平的對比,直接說明工廠是否向社區輸出了污染。在寶鋼,企業技術部門特地開發了手機APP應用,每個員工的手機上能實時顯示廠區空氣質量,寶鋼方面透露,這些數據和軟件也會向廠外開放,讓周邊市民也加入隨時進行監督的行列。
“在環保節能的模式和技術上,我們嘗試的許多‘第一次’,雖然成本不低,但能設法解決問題,也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寶鋼股份能源環保研究所首席工程師李咸偉表示,“8年前,寶鋼就對于鋼廠二惡英的處理建立實驗室,這不僅讓生產過程污染減少,對于以后參與周邊城區垃圾處理也是一種技術積累。”
綠色爬滿倉庫、車間外墻,甚至爬上路燈;員工說今后要在堆場邊上搞露天自助餐,在高爐平臺上開茶話會……前不久,今年寶鋼開放日活動中,周邊社區居民走進廠區,所見所聞打消心頭疑慮。“這么多年了,沒想到,原來家門口的鋼鐵廠已經是這個模樣!”一名高齡老人感嘆,“看一看廠區,聽一聽規劃,‘花園工廠’所指非虛,寶鋼的努力真是不容易,未來繼續與這座工廠為鄰,我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