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舟山黃花魚談起
多年來,中國人都非常喜歡吃黃花魚,特別是野生大黃魚,那是我們小時候餐桌上最美味的海鮮。為捕到更多野生黃魚,賺到更多的錢,中國漁民采用了一種野蠻的“敲咕作業”,即幾十條船一起敲竹板,讓黃魚頭骨中的兩枚耳石產生共振,大魚、小魚一起昏死,一網打盡。這種滅絕性捕撈方式讓黃魚的捕撈量在1974年達到創記錄的19.7萬噸,可也讓野生大黃魚受到毀滅性打擊。1994年黃魚的捕撈量驟降到2萬噸。進入21世紀后中國近海幾乎無魚,中國十大漁場全都名存實亡,野生大黃魚已基本絕跡。
不僅漁業資源如此,中國的森林資源也同樣經歷著毀滅性砍伐。在瑞典和挪威等國家出差時,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家的祖先留下了覆蓋著森林的綠油油的山脈,而我們的祖先卻只留下了光禿禿的荒山?后來我了解到,這些國家都有嚴格的立法,采伐樹木后必須種植同樣數量的小樹,以保持森林生生不息。
所以,問題不在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什么,而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保持好生態平衡,既讓這些資源在我們手里變成財富,為人類造福,又能夠保護好這些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資本。
“行業生態”岌岌可危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也是如此。以挖掘機為例,2001年至2011年,中國市場的挖掘機發展經歷了黃金十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可是,由于行業的急功近利,瘋狂地擴大產能,造成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根據英國Off-HighwayResearch的數據,目前中國挖掘機產能是538,000臺,遠遠超過全球市場的需求。制造商只能采取降價、降低首付款和激進的信用銷售來降低門檻,以便銷售更多的設備。
可是,市場的真正需求并不依賴于制造商的產能,四萬億經濟刺激帶來的短期繁榮只是把未來的需求提前兌現,通過各種花樣繁多的促銷手段制造的“人造牛市”并不能長久,打破供求關系的平衡只會給制造商、代理商、銀行以及用戶帶來嚴重的財務風險。當市場保有量遠遠超過市場需求時,設備的投資回報率也隨之降低,直接影響到客戶的還款能力,造成代理商債權增加,信用銷售風險劇增。
對高額利潤的追求破壞了行業的生態環境,最終的結果是傷害了行業中的每一個人:制造商、代理商和用戶。10年來,挖掘機制造商不斷祭出“零首付、以舊換新、三年半價回收、終身免費保修”等一個個“創新”的營銷策略,卻很少有人認真評估一下這些激進做法給代理商帶來的風險和傷害。
規則重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經連續4年出現快速下滑,也許還需要幾年時間這場危機才會過去。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我們是否思考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次工程機械市場的大蕭條?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如果我們不吸取教訓,即使僥幸度過了這次危機,下次危機中我們仍然會犯同樣的錯誤,同樣在劫難逃!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剛剛降至7%,工程機械行業就感受到嚴冬的寒冷,可這一增長速度對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已是一種奢望,事實上,2014年中國的銷量仍然超過北美占據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為什么國外工程機械企業在低于2%的經濟增長環境下仍然能夠生存和發展,而我們在7%的經濟增長環境下卻難以生存?造成當前危機的原因并非發展速度放緩,而是我們打破了工程機械市場的生態平衡,就像我們曾經毀掉的漁業和森林資源一樣。我們不僅毫無理智地投資了大量過剩產能,選擇了激進的信用銷售模式,在市場下滑時甚至把大量部件總成低價賣到配件市場套現,還愚蠢地喊出“終身免費保修”的口號,扼殺了工程機械的后市場!
國外工程機械成熟市場也會采用信用銷售模式,但那些國家有完善的信用控制體系,而且貸款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純粹的商業行為,銀行有專業的人員對客戶的資質和資產進行評估和審核,出現還款逾期將由銀行來進行催收或走法律程序。中國的商業環境與國外成熟市場不同,在一個缺少完善信用體系的國家,選擇激進的信用銷售模式,過度地利用金融杠桿必然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我們不總結經驗教訓,不分析這次危機產生的根源,不放棄錯誤的做法,我們就可能會重蹈歷史覆轍。
當舟山漁場的漁民“敲咕捕魚”時,如果有人不這樣做,黃魚就被別人捕光了!當工程機械行業有人提出零首付之類的瘋狂營銷舉措時,總有其他企業跟風,并不是他們不知道其中的風險,而是他們害怕生意被別人搶走了!這種非理性、隨大流的營銷風氣不改變,行業的未來也將變得暗淡。因此,重建工程機械行業的生態環境和發展規則是行業的當務之急。
喬伊.萊曼在《目的的故事》一書中指出:世界上最棒的公司都是那些擁有崇高目的的公司,希望公司所做的一切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現階段,行業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將利潤作為企業的惟一追求,將行業的發展演變成一場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和逐利擴張的競賽,缺少社會責任感,沒有人充分考慮行業的生態平衡和健康發展,而這恰恰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更多信息請進入法鋼耐磨鋼板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