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集團礦業公司“變廢為寶”唱響綠色發展“新歌聲”

  河鋼集團礦業公司以無廢開采打造循壞生態,以清潔的鐵路運輸方式,將來自礦山的剝離巖土運往曹妃甸,截止今年11月份,累計運輸剝離巖土1.98億噸,造地5.6萬畝,潛在綜合效益十多億元。礦山開采不占地反而造地的奇跡就此書寫,礦山廢棄的剝離巖土變成造福一方的綠色財富,唱響綠色發展“新歌聲”。

  在京津冀圍繞天變藍、水變清、地變綠、人居環境更美好而全面打響環保攻堅戰中,河鋼集團礦業公司圍繞剝離巖土的綜合利用做傳統礦山轉型變身的大文章。通過構筑循環生態,走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行的發展之路。

  曾經在世界地球日宣傳示范活動中,被與會專家一致稱譽精細管理好、循環利用好、綜合效益好、綠化美化好、企地關系好的司家營鐵礦,在礦山開采當中卻面臨著巨大數量的礦山剝離巖土如何處理的難題。

  占河鋼集團礦業公司總產量達70%的司家營礦區,已探明鐵礦石儲量達26億多噸,占冀東地區探明鐵礦石資源總儲量的40%以上,礦區面積達36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國少有的特大型整裝礦體。但由于原礦品位平均約為26%—30%,礦山整個開采運營過程中需要處理的剝離巖土量達到17億噸。如此數量的礦山剝離巖土,建設相應的排土場,至少需要占用2萬畝土地,還需要搬遷4500多戶村民。礦山發展所面對的生態成本、社會成本、經濟成本巨大。那么,如何才能實現三者的平衡呢,河鋼集團礦業公司基于循環經濟理論,從礦山開采、精礦生產、剝離巖土尾砂排放層面形成循環,有力地推進了礦山無廢開采,構建起礦區循環生態。

  在礦山開發建設過程中,打破傳統礦山必須建設排土場和尾礦庫的發展模式,通過剝離巖土填海造地、尾礦庫易址采煤塌陷坑和水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等方式,成功化解了這一矛盾,走出了一條礦山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雙贏路線。該公司立足礦山周邊區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充分依托曹妃甸大港建設的有利條件,在礦區只設轉載場,投資建設司曹鐵路巖土專用線,將礦山剝離巖土通過司曹鐵路直接運往曹妃甸用于造地。這樣既解決了礦山大量占地問題,又為曹妃甸造地提供了料源,實現了廢石巖土的循環利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針對礦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約3.7億噸尾礦砂,河鋼集團礦業公司經過廣泛的調研、比選、論證,充分利用距離礦山28公里處的開灤范各莊采煤沉陷坑作為尾礦庫址,有效解決尾礦庫占用耕地的難題。1.76平方公里尾礦庫的圍壩是用200萬噸廢棄的煤矸石筑成的,僅此就騰出耕地200余畝。待尾礦庫被尾礦砂填滿后,尾礦庫將會變成2640畝良田。選用煤礦塌陷坑作為尾礦庫在國內尚屬首例,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目前,礦山剝離巖土正助力于曹妃甸打造沿海經濟新的增長極。唱響礦山綠色發展的宣言,河鋼集團礦業公司正朝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礦山闊步邁進。將綠色進行到底,綠色發展是一種理念,更是河鋼集團礦業公司追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轉型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