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鋼鐵大省河北傳來消息:今年1至10月,河北已累計壓減煉鐵產能1579萬噸、煉鋼產能1462萬噸,已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壓減任務。前三季度,河北平板玻璃產量同比下降6.4%,焦炭產量同比下降4.4%。
“十三五”期間,河北承擔了全國三分之一的鋼鐵產能壓減任務。去產能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河北堅決落實中央戰略決策,不因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靈活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統籌施策實現去產能目標。
用市場機制出清“僵尸企業”
河北金隆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是邢臺市隆堯縣第二大水泥生產企業,過去曾是全縣納稅大戶。隨著近兩年全國水泥行業形勢不景氣,加之自身經營不善、虧損嚴重,企業瀕臨破產。
隆堯縣委書記李國印感慨:過去,對這樣的企業,政府可能會進行“輸血式”補貼,然而也導致部分企業“僵而不死”。“化解產能過剩,要真正按市場規律辦事,讓‘僵尸企業’早日退出。”李國印說。
因此,隆堯縣不再對“僵尸企業”進行保護,虧損嚴重的金隆水泥直接被市場淘汰,一下子就壓減了160萬噸水泥產能。
沙河市的玻璃產能占河北省80%以上。引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聯合重組等方式,將現有的12家浮法玻璃生產企業整合為3至5家大型玻璃集團,成為沙河實現去產能任務的對策。
通過堅持企業主體和政府引導相結合,河北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區域、跨行業減量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到“十三五”末形成以河鋼和首鋼兩大集團為龍頭、3家地方集團為重點、10家左右特色企業為支撐的“2310”新格局,企業由109家減少到60家左右。
近日,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文安鋼鐵有限公司正籌劃著與中冶集團合作,到馬來西亞投資30億美元建設年產500萬噸的綜合性鋼鐵廠及配套發電廠、水泥廠。
“鋼鐵企業‘走出去’,能夠以海外產能逐步替代國內產能,有利于實現國內去產能與海外保市場的平衡。”河北省商務廳廳長李石表示,未來河北將支持鋼鐵、水泥、玻璃、光伏等領域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股權并購、承包工程等方式,建立境外戰略資源供應基地和生產制造基地。
用經濟手段調節企業“去留”
鋼鐵、水泥等行業是污染大戶,征收差別化排污費,有利于促進治污減排,從而實現去產能任務的順利完成。從去年開始,河北實行差別化排污費征收政策,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值低于規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減半征收排污費。
在唐山,差別化價格政策在去產能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該市規定,對限制類、環保不達標排放的裝備,實施差別化電價等經濟措施,提高企業運行成本,倒逼其退出市場。2015年,鋼鐵行業共征收差別電費5121萬元。
今年,河北決定在國家獎補標準基礎上,按壓減的煉鐵、煉鋼產能予以獎補。“獎補資金的使用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助力全省去產能工作。”河北省發改委主任陳永久表示。
用法治辦法劃定標準“紅線”
“十二五”期間,遷安市累計化解煉鐵產能297萬噸、煉鋼產能371萬噸,其中建源、金豐、三聯3家企業徹底關停。這其中,遷安市“指標約束+末位淘汰”的創新做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遷安建立了鋼鐵企業壓減裝備綜合評價體系,設置了環境保護、壓減進度、企業節能、安全生產、稅費貢獻、規劃布局、工資社保、鏈條延伸八項指標。通過建立標準體系,遷安確定每個企業的具體壓減數據,實現了精準推動低效產能加速退出。
標準趨嚴是導向,也是“紅線”。國家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標準是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這一標準在河北省分別被提高到450立方米和40噸。
今年6月份,河北出臺政策,決定實施環保、能耗、水耗、質量、技術、安全等6類嚴于國家標準或行業平均水平的地方標準,倒逼鋼鐵去產能,初步形成了系統較為完善的“6+N”標準和配套政策。這既為河北省解決好“去誰、去多少、怎么去”提供了標準依據,又為鋼鐵行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政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