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前9月我國鋼材出口同比增長了2.4%,但9月單月中國鋼材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1.78%。
針對鋼鐵產品的貿易摩擦是鋼鐵出口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繼去年中國鋼鐵出口首破1億噸以來,中國鋼鐵出口幾成“眾矢之的”,僅前8月中國鋼鐵遭遇的貿易摩擦就多達35起,涉案金額58.86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鋼材出口已經觸及一個20%的隱形“天花板”:2015年中國鋼材出口占世界出口市場的24%,中國的這一出口市場份額和鋼鐵相對分散的產業分布出現矛盾,因而遭遇到其他國家以傾銷、補貼、環保、勞工等為借口的強力抵制。
未來中國鋼鐵出口將在中國鋼鐵優勢與貿易摩擦阻力之間艱難地尋求一個平衡。
9月鋼鐵出口量大幅下滑
10月13日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9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8512萬噸,同比增長2.4%;但9月我國出口鋼材880萬噸,較上月減少21萬噸,同比大幅下降21.78%。
這固然和國內鋼價上行、企業更愿意將現貨投放在國內市場有關,不過在“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看來,鋼價是一個短期因素,長期來看,出口超過1億噸后,中國鋼鐵成為眾矢之的,面臨巨大的貿易保護壓力,出口增長空間有限。
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預測數據顯示,未來鋼材月度出口將維持在800萬~1000萬噸的水平。
徐向春表示,2015年中國向歐盟、美國分別出口鋼材854萬噸、216萬噸,占其進口量的22.7%和5.9%,占其需求量的5.5%和1.9%;出口總量上,中國鋼材出口僅占鋼產量的14.6%,遠低于日本、韓國的38.8%和44.8%,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8.6%。“數據上看,中國鋼材的出口不足以對歐美市場造成沖擊,傾銷之說難以成立。”
然而,中國鋼鐵產業儼然已成眾矢之的。
商務部數據顯示,前8月貿易摩擦中,鋼鐵產品居首,共計35起案件,涉案金額58.86億美元,占今年同期全部貿易救濟案件數量和金額的約一半,案件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上升了40%和63%。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歐盟、美國雙雙表示拒絕在今年12月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其中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與對外傾銷是兩者共同的“原因”。
中國國際經驗交流中心執行局副主任吳越濤表示,鋼鐵作為一種可以自由流動的商品,不會是此處過剩,別處不過剩,實際上,2014年全球粗鋼產能利用率為73.4%,OECD(經合組織)國家是76.4%,中國是72.8%,總體看,中國大體和國際上持平。“歐美國家把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作為他們實施貿易救濟的一個借口,并和市場經濟地位掛鉤,這是不能接受的。”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入世15年以來,由于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國外可以根據替代國價格輕易地發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國作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最嚴重的經濟體,已經連續21年成為反傾銷最大目標。
“對鋼鐵的反傾銷案件很多,因為這種措施發起太容易了,他們有選擇權,就會出現濫用反傾銷措施。”
本月初,歐委會再次以此對原產于中國的熱軋板卷和中厚板兩類鋼鐵產品作出反傾銷措施,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稱,歐盟針對中國多種鋼鐵產品使用了不公平、不合理的替代國調查方法,頻繁實施貿易救濟措施,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