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合并 以優并劣助鋼鐵去產能

  據媒體報道,我國兩大鋼鐵央企——寶鋼和武鋼的合并重組已在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國務院國資委在8月底通過了寶武重組方案后,已經于9月初上報國務院。這次重組的核心內容是,由寶鋼扮演整合者角色,吸收合并武鋼,新的企業將命名為寶武鋼鐵集團。據悉,兩家企業完成重組后,新生的寶武集團將成為全球第二的“鋼鐵巨無霸”。

  但是,此次推動兩家鋼鐵央企合并的目標,卻并非像前幾年打造一個在國際上稱雄的大型鋼鐵企業,而更在于通過同行業的強弱合并,以優質企業吸收合并困難企業,對其業務進行整合,以達到去產能的目標。

  我國鋼鐵行業已經成為產能過剩的“重災區”,雖然生產規模龐大,但其中有不少產能資質較為低下,缺乏競爭優勢,導致國內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而劣質產能拖了優質產能后腿,使其在國際市場上也失去了競爭力。對于中國鋼鐵行業來說,急迫的任務是大規模削減劣質產能,呈現鋼鐵產業的集中優勢。此次的合并就是這樣一種思路。

  不管是寶鋼還是武鋼,都是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如果將去產能當作任務派下去,規定完成目標,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為了完成目標,優質企業不得不砍去一些尚有市場的項目,而劣質企業則可以將部分劣質項目保留下來。但是,如果簡單將虧損企業直接關掉,又會導致大量工人失去崗位,不利社會安定。

  上半年鋼鐵行業去產能之所以進展遲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尋找到合理的重組模式。在這一點上,寶鋼與武鋼的重組是有重要意義的。

  由寶鋼武鋼重組得到的啟發是,要讓去產能取得實質性進展,必須發揮行業內優質企業作用。當然,這種由強帶劣的合并模式,并非要求優質企業承擔額外責任,而是仍然必須堅持市場化方向——要讓兩家企業共同得利。

  武鋼在此次重組中能夠得利益自不待言,今年武鋼計劃退出煉鋼產能42萬噸、煉鐵產能319萬噸,分流安置富余員工1萬人左右。在有了寶鋼的支持以后,這些工作的推進就有了基本保障。而就寶鋼來說,雖然需要承受一定代價,但它可以減少同業競爭,特別是寶鋼在前幾年已經收購完成的湛江項目,通過這次重組,減去了現屬于武鋼的廣西防城港項目的同業競爭;寶鋼通過在產品結構上的調整,可以使這兩個同處于北部灣、相距不足300公里的鋼鐵基地建立更合理的分工,也使鋼鐵產能得到更合理布局。

  去產能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一個繞不過去的坎,而產能過剩主要發生于國有企業。因此,國企特別是央企在去產能方面要有大手筆,才能推動實質性進展。但同時也要看到,這兩家企業之所以能在不長的時間里迅速吸收合并,行政安排起到了關鍵作用。而目前的產能過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行政干預的結果,這也是過剩產能集中于國有企業的一個因素。因此,在去產能過程中,行政權力如何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不讓去產能脫離市場軌道而成為行政命令,仍然是一個需要認真把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