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鋼鐵生產技術特點使其具有較強規模效應,這意味著鋼鐵企業需耗費巨資購置設備裝置建立生產系統,由此導致固定資本攤銷折舊在總費用中比例較高。在正常合意的市場環境下,這方面特點使得鋼鐵企業具有單位產出平均成本隨產出規模擴大而降低的優勢,有利于企業通過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力,因而在市場需求較快增長環境下企業具有較強擴張沖動。然而在需求逆向變化與產能過剩條件下,通過銷售產品補償巨大分攤成本的客觀需要,也會導致企業調減產量面臨特殊困難,使得一個理性決策企業可能不得不接受遠低于平均成本的價格,形成鋼鐵行業似乎更愿降價競爭與不計虧損的市場表象。
除了巨大攤銷成本制約作用外,鋼鐵廠的煉鐵高爐如果燜爐停爐需要額外支付巨大成本,進一步增加鋼企調減產量的經濟困難。長流程綜合鋼鐵廠生產能力由煉鐵高爐與煉鋼轉爐等關鍵設備能力決定,高爐一旦建成點火投入生產便不能隨意關閉,否則重新點火不僅要耗費大量能源和材料,而且可能損害高爐內部結構。因而在市場需求下降時,通過燜爐停爐調減產量在技術上雖有可能,但是要支付巨大經濟代價,以至于通常不被鋼鐵企業決策者作為常規調節手段考慮。依據業內人士介紹情況,幾百立方米較小規格高爐停爐一次需支付好幾百萬元成本,體積1000-2000立方米較大高爐一次性燜爐成本超過千萬元,大型高爐燜爐或熄火停產要支付更高代價。
除上述技術與成本因素外,政府保護措施妨礙企業退出從體制扭曲角度妨礙調減數量。在行業面臨周期性與結構性產能過剩形勢下,受市場競爭規律與優勝劣汰機制作用,部分低效企業退出是調節產能過剩的實現方式之一。市場倒逼企業退出是對產量和產能的雙重調整,當然也是陣痛較大的調整手段。在現實生活中,地方政府考慮鋼鐵企業就業、稅收、增長效應,采用各種方法對需要退出企業加以保護延緩退出,形成所謂“僵尸企業”。另外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出于種種原因也可能對所屬本應退出企業提供保護。上述政策因素進一步增加數量調整困難。
在數量調節受到較多限制場合,價格調整就會來得更加猛烈,構成近年深度調整背景下鋼鐵行業價格降幅較大而產量降幅較小特點的產業經濟學根源。因而從經濟分析邏輯看,鋼鐵業在近年調整期價格降幅較大,并非由于鋼企天然樂意價格競爭,也不完全由于行業市場集中度太低,而是與行業技術與成本結構等特征屬性制約市場調整規律的作用方式有關,與轉型期體制扭曲因素妨礙不可持續鋼鐵企業正常退出有關。市場價格水平與產能利用率雙雙大幅下降,導致鋼鐵企業利潤大幅縮水甚至出現巨額虧損。
不過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價格具有供求調節功能,價格下降本身是對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的現實調節手段。雖然價格下降對企業和行業都是一個痛苦過程,然而它提供了化解治理供求失衡的一劑苦藥。一是調減鋼鐵企業當期投資,控制未來產能增量擴張。二是倒逼高杠桿與低效率企業退出,邊際調減和整合產能存量。三是“獎對罰錯”優勝劣汰,激勵企業在動態演化中學習改進以提升決策效率,在長期對過度投資形成一種自發而積極的平衡力量。由此可見,目前鋼鐵困難形勢從失衡調整角度看具有合規律性,鋼鐵政策應“找準病灶,對癥下藥”,圍繞更好上述市場調整規律發揮作用設計選擇具體內容。
三、鋼鐵業結構性改革政策
我國鋼鐵業過去幾十年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基于對鋼鐵業經濟特征屬性與中國現實經濟條件分析,可推測鋼鐵業未來10-20年有望進一步提升進入全面崛起新境界,當下我國鋼鐵業正處于從世紀初數量擴張主導全球轉向全面提升崛起的過渡調整期。鑒于鋼鐵業重要地位及其在調整期典型表現,政府高度重視鋼鐵業現實問題,近年出臺實施了一系列結構性改革與調整政策并取得初步積極成效,下一步需堅持現行政策的改革調整正確取向,圍繞更好助推市場調整規律平順發揮作用目標加以充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