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沿海增東北西北降 鋼鐵產能分布現騰挪跡象

  在去產能背景下,全國鋼鐵產能分布出現轉移的跡象:沿海省份鋼鐵產量普遍增長,其中廣東異軍突起,鋼材產量同比大增24%,而東北和西北地區省份的鋼鐵產量下滑明顯,其中黑龍江和寧夏的鋼材產量均縮減超30%。這一跡象反映出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鋼材產量增長快對應著鋼材需求高,說明當地經濟更活躍。

  在去產能背景下,鋼鐵產能分布出現轉移的跡象。記者梳理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全國各省市鋼鐵產量數據發現,沿海省份鋼鐵產量普遍增長,其中廣東省異軍突起,而東北和西北地區省份的鋼鐵產量下滑明顯。

  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廣東鋼材產量同比大增24%,河北、山東、江蘇和廣西的鋼材產量依次同比增長4.8%、9%、2.6%和4.1%。而黑龍江和寧夏的鋼材產量均縮減超過30%,排在降幅榜前列。

  華南地區鋼鐵產量崛起

  在化解過剩產能任務推動下,今年1至7月,全國生鐵和粗鋼產量雙降,分別減少1.4%和0.5%,但軋制成鋼材的產量仍有抬頭,累計生產65704.9萬噸,同比增長1.9%。

  鋼鐵產能增長最快的地區是南部沿海省份廣東。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廣東省累計生產生鐵884.13萬噸、粗鋼1205.74萬噸和鋼材2188.22萬噸,分別同比大增46.4%、26.9%和24%。其中,鋼筋600.01萬噸,同比增長26.4%;線材262.61萬噸,同比增長6.5%;冷軋薄板171.69萬噸,同比增長24.9%。

  “寶鋼湛江項目投產推升了廣東的鋼鐵產量。”分析師對記者說。

  相鄰的廣西,前7月鋼材產量也同比增長4.1%,達到2040.13萬噸。當地新建的千萬噸級鋼鐵項目——武鋼集團防城港鋼鐵基地的冷軋生產線也在今年3月正式運營。

  沿海省份中,江蘇、山東和河北三大鋼鐵主產區的粗鋼和鋼材產量均呈上漲。其中,山東1至7月累計生產粗鋼4064.95萬噸,同比增長4.8%;鋼材產量為5597.36萬噸,同比增長9%。河北的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增長0.55%和4.8%,江蘇的粗鋼和鋼材產量也分別增長3%和2.6%。

  對此,分析師說,河北和江蘇等省份的成本優勢明顯,企業效益好。隨著價格上漲,企業盈利快速恢復,產量自然上升快。而北方、西部鋼廠的原料都是從沿海港口運輸到內陸,而產出的產品在當地又消化不掉,需要運送出來,物流和原料采購帶來的成本比較大。

  以內陸的產能減量置換出沿海地區新增產能的空間正成為鋼企發展規劃的新方向。不僅是寶鋼和武鋼到沿海地區進行跨省市整合發展,河鋼集團也在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河鋼宣鋼規劃整體遷出張家口,以河鋼宣鋼保留的產能聯合河鋼唐鋼、河鋼承鋼部分優化產能一并整合重組,向唐山沿海地區搬遷,未來將形成2000萬噸沿海精品鋼鐵基地。

  東北和西北產量下降明顯

  今年以來,東北和西北部地區的產量大幅縮減。遼寧、黑龍江和吉林的前7月粗鋼產量分別縮減7.2%、27%和20.8%,鋼材產量分別大幅下降6.8%、30.3%和18%。其中,遼寧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排名全國第四、第五,是前五大產鋼區中今年唯一一個鋼材產量下降的省份。

  同樣,西北部的陜甘寧青新五省區的鋼材和粗鋼產量也無一例外地雙雙大降。其中,陜西前7月粗鋼產量為466萬噸,同比縮減23.7%;鋼材產量652.7萬噸,同比大降35.8%。在新疆,1至5月鋼鐵工業增加值下降25.2%。

  “整個鋼鐵產業布局向沿江沿海發展,中西部不具備產能優勢的逐步淘汰,這也是未來鋼鐵產能發展的趨勢。”分析師表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鋼鐵產量數據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鋼材產量增長快對應著鋼材需求高,說明當地經濟更活躍;另一方面,生產情況也反映出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優勢,產量高說明鋼企本身在成本、經營效益上的競爭力強。

  華南地區鋼鐵產量的逐步崛起,揭示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湛江和防城港兩大項目對當地經濟結構、區域發展和產業布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競爭優勢相對弱化的東北鋼鐵工業也將在變革中尋找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