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千萬噸鐵精粉產能的背后:資源大縣遷西轉型之路

10多年前,因搭上了鋼鐵行業快速發展的列車,遷西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一舉闖進全省十強、全國百強。那時,遍布遷西的鐵選行業對縣域經濟貢獻率超過50%。

10多年后,一場針對鐵選行業的“大手術”宣告結束——遷西主動轉型,淘汰了1000萬噸鐵精粉產能。

出人意料的是,經歷了這樣一次在很多人看來必然傷筋動骨的“手術”后,遷西縣卻“元氣”未傷:近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1.1%。

一個資源大縣,如何擺脫資源依賴?3月3日,筆者來到這里探訪遷西的轉型軌跡。

由“吃山”轉向“靠水”,“后鋼鐵”時代拉開轉型框架

春節過后,氣溫回升,但鐵精粉價格卻未見回暖。遷西縣發改局局長白羽心想:幸虧遷西早已終結了單純靠鐵精粉“吃飯”的日子。

時光回到5年前。當時,遷西正迎來一個發展新高潮:2011年全部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0億元大關,比上一年度增長45.4%。也是在這一年9月,新一屆縣委班子上任。

遷西的輝煌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牌樓溝村的一聲炮響,那聲炮響拉開了遷西鐵礦開發的序幕,遷西人也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吃山時代”。最高峰時,鋼鐵和礦選產業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一度高達90%以上。

“即使靠山吃山能再吃上兩年,也不能再用傳統思維來發展遷西。”當時剛上任的縣委書記白春明回憶道,要想改變遷西經濟結構不優、接續替代產業乏力、生態環境壓力增大等問題,只有未雨綢繆,加快轉型升級。

向哪里轉?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將發展的目光聚焦在灤河灘。

經過千百年的滋潤,遷西灤河兩岸被沖刷出5萬余畝的灘涂。“我們要通過聚集先進生產要素,推動土地集約利用和資源優化配置,將灤河沿岸統一規劃為遷西經濟開發區,力爭打造成灤河經濟隆起帶。”白春明說。

由“吃山”轉向“靠水”,遷西拉開了產業發展框架。在西部,冶金重化工業園區以津西集團為中心,以冶金重化工業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冶金延伸項目,打造千億級園區;城西物流區圍繞服務津西集團等縣內外企業,瞄準冶金重化工業物流需求,打造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在中部,圍繞產城互動,力爭打造百億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東部,以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方向,力爭打造百億級新材料產業園區;現代農業高科技產業園規劃占地3萬畝,以工廠化生產、高科技產品研發、產業化經營為主要發展方向,力爭打造國家級農業園區。

“遷西是個‘七山一水一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我們廠一開始建在大黑汀村山腳下,大一點的設備都進不了廠。”瑞兆激光再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宏升回憶說,受困于發展條件,在企業成立之初的幾年里,瑞兆激光成長緩慢。搬到開發區后,該企業已發展成為河北最大的激光再制造產業基地。

如今,經過5年的發展,遷西經濟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入駐企業78家,2015年主營收入715億元,稅收達4億元。“我們就是要在遷西20%的土地上,通過發展綠色產業,創造90%的產值。”遷西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付永同說。

由“一鋼獨大”轉向“多極支撐”,為產業轉型落子走棋

3月3日下午,在津西鋼鐵型鋼一廠,伴隨著軋機歡快的轟鳴聲,火紅的鋼坯經多次軋制,變成了一條條鋼板樁。“我們的鋼板樁是市場上的搶手貨,一噸最多能賺五百元。”津西鋼鐵董事長韓敬遠告訴筆者,今年前兩個月,津西鋼鐵每個月的利潤都突破億元,靠的就是新產品、新鋼種。
“走活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盤棋,必須要靠創新驅動,靠項目建設。”白羽對筆者說。

在遷西,傳統產業歷經多年發展,已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基礎條件。為此,遷西加快改造提升步伐。對于“鋼”板塊,做好“調、延、用”三篇文章,大力調整鋼鐵產業產品結構,延伸鋼鐵產業鏈條,發展培育用鋼產業。對于“鐵”板塊,他們瞄準“粉、鑄”兩大方向,重點推進粉末冶金及制件和異型球墨鑄管等項目。截至目前,粉末冶金及制件項目進展順利,其中10萬噸超純粉項目已經試生產。

為補齊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短板,遷西謀劃實施打造“能、材、新”三大板塊。“能”板塊,圍繞“核、蓄、光”三個領域,著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重點推進中核冀東核電、抽水蓄能電站、光伏發電三大項目。在“材”板塊,重點推進新能源玻璃及現代家居新材料項目。“新”板塊,突出“農、水、游”三個重點,推進冀通山區農特產儲運交易市場、景田百歲山北方生產基地以及三條文化旅游產業帶相關重點項目。

陸續落地的項目逐漸發力。“截至2015年底,遷西境內1000萬噸鐵精粉產能基本淘汰完畢,但我們的公共預算收入卻不降反升。”白羽說,不久的將來,隨著新上項目的投產,遷西經濟發展將會邁上新臺階。

由被動等待轉向務實進取,“軟環境”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硬支撐”

3月3日下午,陽光照在遷西城東的青龍山上,油松枝頭上依然落有未融的積雪,山坡下是新平整的上百畝山前地。

“如果不是遷西縣把許多事情做在前頭,把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處理,景田北方第一個生產基地肯定不會落戶這里!”深圳景田飲用水遷西項目負責人遲暉對筆者說。

從得到景田飲用水準備在北方建設生產基地的消息,到項目簽約落地僅僅用了15天。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掛帥,三位縣領導具體負責,多部門聯動……一件件高效務實、細致入微的工作感動了景田人。“我們要用‘深圳速度’回報‘遷西速度’,爭取今年8月底前完成一期10億元工程投資,實現一期工程全線投產。”遲暉說。

由被動等待轉向務實進取、主動服務,“軟環境”成為遷西產業轉型的“硬支撐”。每周六上午,遷西常委會議室總是座無虛席。縣委書記、縣長主持召開的項目聯席會,縣領導及縣直單位、各鄉鎮主要領導全部參加,專題研究項目推進問題,對全縣重點項目逐一梳理,排憂解難。

全面推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領導牽頭、部門幫扶工作責任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班人馬、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做到每個重點項目有領導分管、有部門幫助、有專人落實。“企業動嘴,干部跑腿”在遷西已成為常態。

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引來眾多投資者。2016年,該縣又將有310個重點項目開工、續建,計劃完成投資263億元以上。
又是一年春來早。在灤水之濱,一座綠色轉型的冀東山城,正在這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