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鋼鐵企業經營慘淡 規劃保留15家大鋼企

  財經國家周刊9月3日報道,大氣污染治理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之下,河北省掀起新一輪鋼鐵行業調控,此次能否跳出“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

  8月下旬的處暑時節,持續的悶熱與高溫漸減,北方人先感受到一絲久違的涼爽。然而,對于中國鋼鐵產量第一大省河北來說,這一絲涼爽卻無法消解產能過剩帶來的煩悶。

  “除了個別上了規模的大企業能有微薄盈利外,很多企業都在勉強維持生產。”一位河北鋼鐵(行情 股吧 買賣點)行業的內部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現在越是規模小的鋼鐵企業越是難以為繼,“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能活下來。”

  正當許多鋼鐵企業苦熬之際,河北省整頓鋼鐵行業的步伐越來越緊迫。承受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河北省據傳將在2017年底削減鋼鐵產能6000萬噸,是其現有產能的兩成有余。

  另外,《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悉,《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規劃》有望于近期獲批,一股兼并重組潮勢將卷起。

  政策“靴子”何時正式落地,河北鋼鐵行業當前已如風聲鶴唳。

  8月23日,記者來到了唐山市小鋼鐵企業最密集區域之一的豐潤區。一路看到鋼鐵企業的門牌比鄰而現,但開工者寥寥無幾。有些廠區還貼出出租廠房的廣告。

  同樣的情形,在幾日前的邢臺市南宮地區也曾目睹。

  豐潤區張良各莊村的一位村民說,當地幾個村子里以前至少有四五十家小鋼廠,但從去年開始陸續停產。

  今年,唐山被環保部戴上首季污染最嚴重的帽子,對小鋼廠更是采取高壓態勢,越來越多的小鋼鐵廠停產關門。

  “還好當時沒有投錢進去,不然現在也得賠得一干二凈。”面對如今慘淡的鋼鐵行業,一位長期從事鐵礦石貿易的商人高強不無慶幸。

  不久前,他以前曾想入股的一家鋼鐵企業找他談合作,他拒絕了,“就算現在給我打個對折,我也不敢接”。

  鋼鐵業也有過好日子。業內人士回憶,以前市場環境好的時候,只要第一筆資金到位并順利投產,接下來根本就不愁錢,下游的銷售商提前付款再提貨,上游的原料商先發貨后拿錢,許多鋼鐵企業手里有著大筆流動資金,甚至無需貸款都活得很滋潤。

  如今風光不再。行業低迷之下,小鋼企不僅很難從國有銀行里貸到款,民間資金也不敢鋌而走險,“就怕哪天企業挺不住,資金打了水漂。”一位從事民間融資的人士說。

  大型鋼鐵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河北鋼鐵集團唐鋼公司是唐山市最大的國有鋼鐵企業,雖然公司的生產運營還算正常,但銷量下滑,價格低迷,70%以上的利潤被吞噬。

  “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到手頭發緊。”有唐鋼員工說。

  產能過剩成為整個鋼鐵行業的突出問題,但這并非新事。從2003年起,國家發改委就不斷警示,鋼鐵行業出現盲目投資,供過于求,是年11月還會同國土資源部、商務部等5部委,制定了《關于制止鋼鐵行業盲目投資的若干意見》。

  調控十年來,鋼鐵產能卻從2003年的3億噸增長至2012年的9億噸,陷入了“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

  硬扛怪圈何以形成?

  一家小型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解釋其中緣由:“有市場我得干,沒市場我也得干,只要我比別人規模大,別人堅持不下去了我就還能活。”

  在他看來,企業的規模決定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尤其是在大中型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下,企業規模越大,融資能力就越強,就越有可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正是在這種追求規模競爭效應的思想指導下,許多中小型鋼鐵企業迅速膨脹,甚至在國家宏觀調控欲淘汰落后產能時,也沒能抑制住企業的擴張欲望。

  以唐山市為例,2006年以來,全市已淘汰煉鐵產能2492萬噸,煉鋼產能2369萬噸,并采取區域限批、一票否決等方式,對落后產能強行淘汰。但與此同時,2012年唐山市粗鋼產量卻比上年增長近10%。

  河北省工信廳提供的資料也顯示,去年鋼鐵市場進入全面低迷狀態,但該省的鋼鐵產量也依然增長。

  許多鋼鐵企業在逆勢擴張。《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唐山市調查后發現,僅在2012年,唐山市鑫達、九江、榮信三家公司分別各新投產了一座1080立方米的高爐,松汀和燕山鋼鐵分別新投產了一座1780立方米和2560立方米的高爐。

  燕山鋼鐵在2008年時鐵和鋼的產能分別僅為300多萬噸,但加上新建的巨型高爐和配套設施,產能將突破一千萬噸,5年來已翻近一番。

  “河北省近十年來淘汰的落后鋼鐵產能的總量約8500萬噸,但是同期新增產能遠大于這個數。”一位接近河北省政府的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這些新增的產能多屬未批先建。

  在業內人士看來,鋼鐵產能不降反增,背后的原因除了企業自身的擴張沖動外,地方政府的支持也不無干系。在許多地方政府眼中,鋼鐵企業是納稅大戶、GDP支柱和重要的就業渠道,備受呵護。

  政府屢次治理產能過剩,鋼鐵業往往首當其沖,“但不少鋼鐵業者仍然相信,地方政府不會‘一刀切’。”上述接近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