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機行業2013年前三季度虧損

 去年年末,重機上市企業紛紛披露了前三季度的業績,但從七家企業數據來看,業績均出現了下滑,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已經面臨停牌的危險。
  受市場萎縮與利潤降低的影響,重機企業已經連續多年日子不好過。2013年依然沒有得到好轉,前三季度數據顯示營業收入同比繼續出現了下滑。
  重機企業下游細分行業冶金設備、礦山機械兩大領域需求量不斷萎縮,核電等新興行業也遠沒有達到當年興建時所預計的利潤。已經技改完成的萬噸壓機有的已“無用武之地”,高端建設同質化、產品利潤一落千丈等問題依然困擾著重機企業。
  雖然2013年全年的數據還沒有出爐,但是對家企業表示對全年數字不樂觀。
  上市企業數據下滑
  從去年三季度數據來看,中國一重(601106)發布2013年第三季度報告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54億元,同比下降7.12%;前三季度公司虧損4.3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669元。
  該公司表示,一是受外部環境影響,公司平均訂貨價格有所下滑、產品結構發生改變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26億元;二是投料期內,部分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及收入下降導致消化固定性費用能力減弱,公司減少利潤4.22億元。
  中信重工(601608)前三季度公司盈利3.94億元,同比下降22.78%,每股收益為0.14元。前三季,中信重工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4.11%,為37.02億元。報告顯示,中信重工凈利下降的原因是營業收入減少。
  太原重工(600169)去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4.7億元,同比減少8.8%,每股收益-0.0215元。
  大連重工(002204)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6.14億元,同比減少12.79%;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1.35億元,同比減少69.15%,每股收益0.06元。
  ST二重(601268)公告預計2013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凈利潤減少31.5億元左右。據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公司凈利潤減少15.09億元,公司營業收入39.12億元,同比增長34.41%。每股收益為-0.6536元。與此同時,*ST二重表示,因公司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虧損,若公司2013年度審計報告最終確定為虧損,上海證券交易所可能暫停公司股票上市。
  此外,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北方股份發布2013年度三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04億元。從數據看,季報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處于同比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趨緩,反映公司在持續低迷的經濟形勢下依然保持了較為穩健的經營態勢,在需求驟減、競爭加劇的兩頭擠壓下依然處于相對占優位置。今年以來,北方股份礦車出口仍然保持了較為穩健的態勢,截至目前,出口量已經超過百臺。
  眾企業大呼日子難過
  從龍頭企業數據來看,當前行業市場持續偏冷,增速一再下降,進入發展的低谷期,眾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樂觀。
  有業內人士推測未來兩年將是重型機械行業形勢更為嚴峻的一年。畢竟目前只有少部分企業基本滿足全年訂貨,且仍存品種不均衡、合同安全性欠佳等隱患,而大部分企業經營難度加大,全年業績下滑幾乎已成定局。即便接下來宏觀經濟有所回升,重機行業的復蘇也要晚于其他行業一年半載。而最令人擔心的是企業利潤持續大幅下滑,長期下去,將難以為繼。
  一重相關人士表示,一重主營的冶金設備、核能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大型鑄鍛件、鍛壓設備、礦山設備銷售額都出現了一定的下滑。由于冶金市場的低迷及國務院暫停新建核電項目審批的影響,一重銷售收入較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實際上重機企業近兩年的情況都處于相對困難時期,如果再如此發展下去,很可能消融掉“十一五”所積累的技術“家底”。
  大連重工相關人士表示,此次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前所未有,可以說是重組搬遷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
  從國內市場看,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企業綜合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回款難等運行管理壓力還會進一步加大。但是,國家正在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明確提出通過投資和內需“雙輪”驅動經濟“穩增長”,并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快速發展,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的實施及加速推進“城鎮化”等戰略舉措,必將帶來新的市場需求和裝備制造業的再發展。
  上重相關人士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運行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從國際、國內來看,世界經濟增長動力都不足,國內經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盡管宏觀經濟形勢有復蘇跡象,但重機行業機器產品低價競爭加劇,熱加工產能過剩延續,行業反應滯后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形勢的復雜性。
  有專家分析,2013年及未來兩年,如果世界及中國經濟沒有大的改觀,我國重機行業可能面臨最為寒冷漫長的冬天。
  到第三季度,上重公司銷售、毛利率、凈利率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當年承接訂單量與預算也有較大差距,難以支撐年度銷售目標;宏觀經濟軟復蘇,上游項目因缺少資金等原因啟動較慢,在手合同遲遲不能生效。同時,應收賬款、存貨居高不下,應付賬款壓力大,現金流持續緊張。銀行貸款多,利息負擔重,公司短期內扭虧為盈難度較大。
  中信重工相關人士也表示,今年乃至未來兩三年內,經濟走勢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重型裝備企業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應做好更艱苦、更持久的應對準備。
  太重相關人士也認為,未來兩三年乃至更長時間,重機行業面臨的形勢和困難都十分復雜,這是由市場供求關系以及中國新興工業化道路的選擇所決定的。
  產品過剩降低利潤
  現在,幾大重機企業雖然各有專業側重,但經過幾十年市場洗禮后,許多能力是高度重合,關鍵重大設備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這不僅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資源浪費,也是導致當下產品同質化的根源。
  有專家表示,就說萬噸壓機這種設備,幾大重機廠都已經技改完成,但中國用得著這么多嗎,這確實需要調控一下。還有專家認為,解決同質化問題關鍵在于建立適應市場的決策機制和自身的發展定位。
  除了大用戶自己造設備外,一些非本行業企業也都新建低端重型裝備制造企業,盲目擴建嚴重。如鋼鐵行業大多數都有機械制造公司,鐵路建設企業建起了盾構機制造廠,結果是低端能力(僅具有制造能力)大量過剩、能力放空和無序競爭、血拼價格。比如目前軋輥等多種產品的價格已經降到了原來的一半,不少重機企業坦言:“做了就虧。”這是行業所面臨的尖銳問題。
  因此,政府應通過充分調研,不盲目調控,不放任惡性競爭,加強對企業支持的同時,尊重市場,尊重競爭,重機行業才能走向良性競爭、共同繁榮發展的道路。
  據了解,目前上重公司正積極進行市場預測、產品結構研究、戰略規劃,加強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重點做強做大拳頭產品,力爭率先突破困局。